畫冊印刷的整個印刷過程
印刷過程工藝技術要求主要有以下幾點
(1)印刷環境的溫度、濕度控制。
控制好生產車間的溫度、濕度是提高產品套印精度的重要環節,膠印車間的溫度、濕度應保持相對平衡,否則容易產生套印不準的情況、油墨黏度變化大等問題。正常情況下,生產車間的溫度應保持在20℃-25℃之間,濕度應保持在50%-60%之間。
(2)膠印FS版、橡皮布的合理選用。
PS版在膠印印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由感光層和版基兩部分組成,厚度一般為0.15-0.3mm。感光層要有良好的親油性,版基要有良好的親水性。
PS版應滿足以下基本性能:版面平整、厚薄均勻、尺寸穩定、不易變形、表面潔凈、網點還原性好、耐印力高、印刷時水墨平衡好、不易蹭臟等特點。橡皮布作為印跡轉移的媒介,對膠印產品的質量的影響很大,正確選用橡皮布,對提高產品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橡皮布的選用應本著“外觀質量好、平整度高,彈性好,傳墨性好,壓縮變形量小抗拉強度大、伸長率小,表面橡膠特性好”的原則,另外應根據不同的印刷材料、油墨和圖文,選用不同類型的橡皮布
(3)膠印水墨平衡的控制。
影響膠印水墨平衡的因素很多,有印跡墨層厚度、印刷用紙性質、油墨性能、車間溫濕度、潤版液等,其中潤版液的特性影響較大。因此控制好水墨平衡,就是要以盡量小的潤版液供給量,在保持水墨平衡的條件下進行印刷。由于膠印分墨區供墨,印刷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區域供墨量,根據印品及時做出調整,以保證墨色穩定。
(4)膠印印刷色序安排的控制。
一般實際生產中,印刷色序應根據樣稿、油墨、紙張等的特性和生產車間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正常情況下,印刷色序安排應遵循如下原則:遮蓋力強的墨色先印,透明度強的后印;墨量小的先印,墨量大的后印
(5)印刷半成品的保護及生產周期的控制。
一個高質量的產品,根據其產品特點,往往會采用多工藝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多次印刷以及燙金、四凸模切等工藝工序,如果生產車間溫度、濕度不穩定,此時應采用塑料薄膜將半成品密封起來,以免印品出現伸縮變形,導致后道工序無法套印生產。同時應根據產品的生產進度,合理制定生產周期,各工序緊密銜接,減少生產車間占地率,提高生產效率。在印刷過程中要隨時檢查產品質量,包括:墨色的深淺、套印精度、圖文的清晰度、網點的虛實、空白部分有無油污墨跡等現代印刷自動控制系統能根據印版上圖文的密度,經計算機計算,控制墨斗的輸墨量并能在控制臺上通過電鈕遙控圖形的套準及輸墨,使工人擺脫常規操作方法,集中精力于主要的作業,以更經濟的方式去提高印刷質量。如德國海德堡印刷機采用CPC自動控制系統羅蘭印刷機的CCI系統、日本小森印刷機的PQC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