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印刷與圖書發行的常用術語(六)
(51)版口( margins)。版面中除去版心以外的四周空白部分上版口稱天頭;下版口稱地腳;書脊一邊的版口稱訂口;與書脊相對的一邊稱切口。版口白邊與版心必須相稱。白邊過大,版心過小,則浪費版面;白邊過小,版心過大,則顯得擁擠。版口( Gutter)有時也指版心的邊沿,如標注版式時,“左齊版口”即指對齊左側版心邊沿排版。版口( type page)在線裝書也指折口部分,多用來印書名或卷名等內容。有“黑口”與“白口”之分。
(52)通欄( across column)。每行字的長度與版心左右寬度相等,稱通欄。通欄可以是指報紙的從左到右的橫通欄,也可以是從上到下的豎通欄
(53)分欄( subfield)。把版心的左右寬度平均分成二等分叫雙欄,三等分叫三欄。在一些特殊版面中也不一定為等分。對于些版面寬度大的排版,如報紙和大開本小字號正文的期刊排版,在行讀到末尾再回到行頭時,不容易找到下一行的開頭,這時需要分欄排版。對有些工具書來說,分欄有助于在有限版面內排入更多文字,以減少整本書的厚度,便于攜帶。欄與欄之間大多用空格隔開。有些分欄的排版為了便于閱讀,欄間也可以用線條隔開。
(54)接排(mun-in,mun-om)。編輯和版式設計人員提示排版人員,此段文字與前面文字接著排版,不另起段落或另起行。不另起面排版的章、節也稱接排。
(55)行距( row spacing)。版心內空行與字行之間的距離,亦稱行空。
(56)頂格(full-out)。排版時,從版心左邊第一個字位置排起。
(57)縮格( indention)。排版時從版心左邊縮進一到幾個字位置后開始排字??s幾格,即縮進幾個字。中文排版,每段文字開始時,一般縮進兩格。西文排版時,縮進的數量常以毫米或磅數標注。
(58)另行( newline)。指此段文字不與前面文字接排,另起行并縮進兩格排起。
(59)居中( center)。排版方式之一,有左右居中、上下居中之分,也就是橫向居中和縱向居中。左右居中排版時,版心上圖文左右的空白要相等;上下居中排版時,版心上圖文上下的空白要相等。
(60)回行( reversion)。標題等文字在一行排不完的時候,可接著在下一行排。在回行時,是頂格、縮格或居中要注明。